好久没写影评了,上次写影评应该是4年前的事。(好久)
其实也不算影评,比较算是观后感,因为小的实在不敢担当“影评”这个字眼,这应该是比较专业的人在写的。
我只是一个爱看电影的普通人。
因为在电影业工作的关系,所以很早就观看了 《懼場The Cage》,看了之后,觉得戏名取得好好,谁会想到 ”懼場“ 这两个字?我可想不出,恕小的才疏学浅。可是,如果把戏名改成《夺命游戏3》的话,会更加吸引观众吗?这也是我一直在想的。
前一晚被同事邀去看 《懼場The Cage》,心想 “什么戏来的哦?”
回去看看Trailer,天啊原来是跟我很喜欢的 “夺命游戏” 类似的戏 ,导演又以Reality Drama形式拍摄,不过这次,他们玩大它,把它搬上大荧幕了。想当初那部《夺命游戏》真叫人越看越爽,爽到连第二天去上学还在和同学讨论。
说到Trailer,一个好的Trailer,就是要让对一部戏电影一无所知的人,产生了想要去看的念头,对于这一点,《懼場The Cage》做到了。
好了,言归正传。
满怀期待地去看这了部电影,看完后,竟然没有夺命游戏的那种激动感,我也很想知道为什么。
虽然说这是一部恐怖惊悚的电影,可是,我怎么一点也不觉得恐怖?惊悚倒是有些。(好啦,还有点暴力)
演员的演技,不多说了,毕竟是Reality Drama,演员所呈现的东西都有一定的水准在,叫我演被吓到的表情,然后突然间丢一只蟑螂给我,我相信我也可以把吓到的表情演得不错。
可是,演员除了呈现他们自己Reality的一面,有些镜头也是需要演技的,很像李承运所饰演的坏人那样,好到味,演得......好贱。
这里想称赞雁雁姐,不愧是金马奖最佳女配角,演得连我的心也被你牵着走。
还有蔡佩璇,庄唯仲,把姐姐弟弟的那种亲情诠释得很好。
我自己也不会演戏,所以没资格说什么,好吧,演技就到这里。
实况剧有好处,也有坏处。
好处是,演员每一个诠释得角色都会有一定的水准,大家互相猜疑,把真实的反应呈现出来。就很像导演说的,Reality Drama还是处在实验的阶段,如果 《懼場The Cage》是一个实验品的话,我觉得它是一个成功但还有待加强的实验品。我同意在片尾时期中一位演员张顺源所说的,马来西亚的影视业太保守了,实况剧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,可是还不止于成为马来西亚影视业的润滑剂。
电影的坏处就是,因为是无剧本的状态下,演员自由发挥,电影分不清,到底哪里是高潮?Okay,可能最后死剩几位凶手要出现时还蛮高潮,其余的部分就还好。
电影一开始给人的感觉,是在讲着一个故事的,可是,一开始死人后,演员就开始猜得你死我活。是不是你杀的?不是我!是你! 就这样一直到最后......
为什么没人去查?!
为什么没人去找枪是哪里开出的?
演员们一味的在猜谁是凶手,到最后大家猜来猜去然后全部死了。
电影一开始我还蛮期待,可是看到中间就开始有点闷了,因为大家都只是猜,猜,猜。
浪费了许亮宇警察的才能,把整个Cage布置得那么美,不会去查哪里有线索?
俊哥啊俊哥,你在戏里也死得太快了吧?*导演我要抗议。
怎么不让演员多演一下才死呢?我相信这前面是有剧本的,所以导演,下次好好考虑加一点故事性的东西才死人吧,那么快死,浪费了俊哥的演技,可惜。
有一些剧情后来也没有交代得很清楚,为什么“大佬”要这样做?他们要制造真正的杀手?其他人又没有得罪他,为什么他要那么做?
有一些镜头也出现一开始朦胧的情况,收音也似乎出现也些问题,这无疑也是 实况剧的坏处。可是要怎么避免呢,就让导演来解决吧。
最后的最后,对我来说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,对得起买票的观众。对于马来西亚干燥的影视业可以说是添上了一点色彩。
导演年轻有为,很大胆地做出了这样的尝试,相信马来西亚影视业以后指日可待。
陈,池导演,我会期待你们下一部作品的。